作為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配套活動之一,“共筑世界品質——乳業全球合作伙伴論壇”于7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。乳業行業專家以及乳品企業代表共聚一堂,探討全球化新形勢下中國乳業的振興之路,以及如何為世界乳業貢獻中國智慧、為全球的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。
近年來,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,中國乳業作為全球乳業的新興力量,持續探索全球化布局。在論壇上,伊利執行總裁張劍秋表示,共筑世界品質,需要匯聚全球力量。面對全球乳業新格局、新技術、新需求,要以全球視野布局產業鏈條,打造資源互補、創新協同、開放共贏的高品質新乳業,攜手全球乳業伙伴,為人類健康貢獻力量。
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美菊認為,在世界乳業“一體化”背景下,中國乳業應當全方位地融入世界,中國乳業應該有更多企業走出去,到資源發達的國家尋找合作發展的機會。
“世界乳業離不開中國,中國乳業也離不開世界。”劉美菊說,當前一些發達國家的乳業市場已經飽和,正積極尋求海外市場。而反觀中國,由于資源條件限制,中國乳業需要整合全球的資源,來支持乳業產業發展。
國家乳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院長劉鵬亦持相似觀點。“整合全球資源不僅僅是簡單的整合,更多的應該是融合,中國和其它國家的乳業應該建立伙伴關系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同舟共濟,才能更好地發展。”
當前,中國消費市場是全球乳業的重要消費市場。一組數據顯示,2017年中國乳制品進口量255.7萬噸,同比上漲13.3%,進口額93億美元,同比增長36.1%。劉鵬認為,不僅國外的產品要進口到中國,中國的產品更應該走向世界。
事實上,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下,中國乳業企業正在加快國際化布局,積極實踐“走出去”。以中國規模最大、產品線最全的乳制品企業伊利集團為例,2014年伊利大洋洲生產基地揭牌,該基地將通過整合黃金奶源帶上的優質奶源,為消費者提供最優品質的產品。此外,伊利還展開全方位的全球合作。目前,伊利在亞洲、歐洲、美洲、大洋洲等乳業發達地區構建了一張覆蓋全球資源體系、全球創新體系、全球市場體系的骨干大網。
除了擴大全球市場版圖,也有人士認為,產品本身的提升,是中國乳業實現高質量發展、引領世界的關鍵。
“中國是世界第三大產奶大國,但人均乳制品消費量很低,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/3。”利樂中國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總裁殷長勛指出,中國乳業市場還存在巨大的空間,要擴大消費市場,就要開發更適合消費者的產品。
在歐陸科技集團中國區執行總裁秦殊涵看來,中國乳業走向世界要更加注重產品質量。“提升產品質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不能急于求成。乳業企業可以先立足中國市場,對標國際水準,等到企業進一步發展后,再整合國際資源,提升在全球的競爭力。”
據悉,此次論壇由伊利集團聯合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、內蒙古商務廳、內蒙古農牧業廳、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、中國奶業協會共同舉辦。